企业招聘注明不要三本,不要专升本,学历真的不重要?
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,初中毕业成为每个人的中转站,有些人因个人原因辍学外出打工,而更多的人则是继续进修上高中,参加高考上大学。
网络上总有人用“读书无用论”来怼高学历群体,尤其在社会混了多年后小有成就的“成功人士”,非常喜欢用这番话来证明不上学也能成功,完全靠能力,给当代学生灌输这种思想真的好吗?
学历作为当代人就业的敲门砖,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,想要进入正规有保障的单位,没有学历连进入公司面试机会都没有,即使能力再强,没有面试官愿意承担风险,与其招一个低学历有能力的人进单位,不如招高学历没能力的人进来培养,后者比前者更有信服力。
前不久,有一位贴主在网上发帖称:自己是大专学历,带着梦想前往北京寻求发展机会,但在北京漂了一个月,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,也没有什么单位要人,找不到工作的的他决定回老家。
他还说,目前有很多央企招聘信息中都明确标出不要三本以下的毕业生,就连专升本都不承认,将专升本划在大专分类中,其他自考、成教都不认,只看第一学历,这次的教训令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学历的重要性。
学历与能力相比,后者更重要,但前者是敲门砖,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之一。
随后,不少网友对帖子的主题展开了讨论,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,其中有一名网友表示“如果你作为hr,是从高个子里面选高个,还是从矮个子里面选高个?”,公司的管理人员不会再低学历群体上浪费时间,现实如此,不少hr在看到学历未达标一项,简历下方的工作经验与参与项目都会忽略,直接将面试者的简历揉成废纸丢进垃圾篓,因为面试官预期的目标远高于大专,有可能是本科,有可能是硕士。
说学历不重要的人,除了给你喝鸡汤,就是苦尽甘来
有些人会讲出“学历不重要”,也许是为了激励他人,因为他成功了,给学历较低的人一个启发,也有人是早些年辍学外出赚了点小钱,可以不认学历,用网友的话说就是“膨胀了”,但这样的观点并不符合社会价值观,也不被社会所认可。
不少企业都声称不看学历看能力,结果呢?招聘的条件中总是会列出学历限制、年龄限制,更严的还有限应届生,条条框框最终都指向了学历的重要性,还能说学历没有用吗?
那些说学历没用的都是什么人?
马云说:钱多了其实没什么用。
刘强东说:我不知道什么是漂亮。
马化腾说:我家也就房子大点。
博士生说:学历其实没什么用
他们本身就是高学历,个人能力强,是成功人士,说出这些话调侃、幽默、谦虚,而有些人却当了真,成了逃避与自我安慰的鸡汤。
人与人相处久了,你就会发现总有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差,但他又不希望你努力,想看着你跟他一起“安于现状”。嘴边更是常说“大学生烂大街、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”等等,以大学生消极的一面来举例,企图安慰自己,麻痹他人。
说学历无用论并非是基层的普通劳动者的口头禅,知名作家韩寒曾公开对抗,高考交白卷证明自己的立场,但他后来再次公开表示:他很后悔,更不建议别人学他退学。
还有轰动一时的徐孟南,2008年参加高考时,故意在每张试卷的答题卡后面写上自己的个人信息,附对教育的看法,明确希望能得到0分,他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。
2012年,23岁的他结婚了,妻子也怀孕了,与此同时,又创办了个人网站,想借机以高考0分成绩来为网站“高考0分声”拉流量,但随着热度逐渐降低,为了维持生计,徐孟南辗转打工,做起了流水线工人,替亲戚打理广告牌板制作生意。
看清了社会现实的他,放弃了打工之路,在2018年,徐孟南重回考场取得大专录取通知书,据他称“不为学历,为体验生活”,但他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,家庭破碎,离异,独自带娃。
他败给了学历,高考作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,他以为可以掌控全局,谁又能料想到,不重视学历的他在10年后的2018年重回考场,只为取得大专学历,但青春早已不在。
说学历不重要被打脸的例子不胜枚举,自己推翻自己言论,都证明了学历很重要,说读书无用论、学历不重要,那是因为还没有吃过苦,没有吃过亏,亦或是成功人士站在高处给喂鸡汤。
学历和能力,二者缺一不可
学历作为敲门砖,并不是有了学历就行,还要有能力,这两个都非常重要。
如果单有能力,仅凭一面之词很难得到对方赏识,缺少了发挥能力的平台,即使再有能力也是怀才不遇,企业与其承担风险,不如选择更保守的方案。
在公司中,常常会有这样一个现象,刚毕业的高学历大学生虽然工作经验不足,但他进入公司后升职却很快,另外一种则是老员工的能力很好,但学历较低,再爬到一定高度后很难突破,这就说明如今的大企业都重视高学历人才,愿意培养好苗子,有战略眼光,考虑长远发展。
走得远才能赢,短时间的胜利,也许就是巅峰。
因此,想要长远发展,能力与学历,二者缺一不可,有了学历,能让你遇到更好的平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,若缺少学历,即使遇到满意的岗位,也走不进公司的大门。
最后,没有毕业的学生不要荒废时间,不要走他人的老路,事实证明,高学历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好机会,能让你走的更远。
end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摄影艺术与教育